市场分析师PaulaMints表示,快速变化的政府政策以及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都在FirstSolar重组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与此同时,该律师事务所的BerndDepping已被委任为ScheutenSolarHoldingGermanyGmbH的临时管理人。NSSolarMaterial将在2012年9月底停产,2014年3月底解散,设备以及包括专利在内的技术预定对外出售。
意大利组件制造商MXGroupSpA已于2011年7月收购了Solarday公司90%的股份。该公司表示,自创建以来,公司似乎已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因此公司将需要新资金的注入。当地贸易联盟代表向媒体表示,公司已暂时裁员约100人。德国Odersun申请破产据外媒报道,德国Odersun已申请破产并通过破产法院寻觅买家。ECD14日闻讯暴跌80.14%,收0.29美元,平1月6日以来收盘新低。
Koblenzer的律师JensLieser已被委任为临时清盘人,并继续展开磋商。目前公司能否成功重组取决于是否能寻觅到一个投资商。签单半年后,多晶硅黑市价每公斤上涨100美元,翻至300美元。
2002年2002年9月,尚德的首条封装线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0兆瓦。科技英雄、上市公司、中国首富等各种光环在很短时间接踵而来,作为一个正常人,施正荣需要时间去消化和沉淀。给笔者的感觉是他终于从神化的光环中走出来,多了些反思和总结。2000年2000年,想回国做事的施正荣,不顾家人反对,带着浑身的技术和几十万美元的现金回国。
施正荣也从一位饱受质疑的创业者成为华尔街追捧的明星。由于原材料获取稳定,下游组件的产能顺利扩张,颇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尚德电力于2007年末,跻身全球行业领导者之列。
紧接着,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都采用了补贴电价、规定电网企业收购比例等扶持方法,扶持光伏产业。在此同时我们也受到很多质疑,你做老大就要做到很好,我们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做好很好,所以媒体的朋友对我宽容一点。这并非施正荣第一次与克林顿见面,每年9月份,克林顿都会在纽约举办一个克林顿全球畅想活动,施正荣是唯一被邀请的中国CEO。同年底,VC和PE齐助阵,共同募集8000万美元,成为2005年私募之最,襄助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由此,施正荣个人也荣登中国富豪榜首。
他说:过去十年我们有很多光环,有很多辉煌,因为我们是老大,我们也付出了很多老大的代价,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在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为后来者、为第二、第三位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2009年2009年,尚德的冥王星技术研发成功,该技术将单晶硅的转换效率提高至19%,而美国的SunPower能做到20%以上,但它成本要高得多,且只适于单晶硅;冥王星产品将多晶硅转换效率做到了17.5%,远超过业内一般都在15%的水平。2008年2008年3月,尚德电力对外宣布,将连续8年,向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亿美元。这让一位分析师感到Toogoodtobelieve!(好到难以置信!)。
多晶硅的风险愈演愈烈,施正荣再度掌舵方向,进入薄膜太阳能领域。随着德国市场的崛起,尚德的第二条15万兆瓦的生产线和第三条25万兆瓦的生产线相继投产。
投资机构的介入帮助尚德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尚德的上市也为他们带来巨额回报,使得尚德成为中国PE界标志性的投资案例之一,很多投资机构一度言必称尚德。在亲信和科技骨干相继离开时,施正荣艰难支撑尚德,一度连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与其合作的公司甚至为了几万元,要搬设备抵债。
施正荣也被贴上了更多标签,比如,光伏企业领袖、中国首富、环保英雄等等。当年,尚德产值翻了十倍,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他就像一个消防员,随时等着警报响起。虽然他的演讲仍然屡次强调尚德的领导地位,但却让人会心一笑而不反感,不如此,他就不是施正荣了。通过对全球市场的分析,施正荣大胆决定扩产。2005年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4亿美元。
2007年底,尚德电力完成产量360兆瓦,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荣德新能源前身为辉煌硅能源(也是尚德电力的硅片供应商)。
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新的首富。在2011年9月底举行的尚德十周年庆典上,一向精神抖擞的施正荣却显得有些疲惫,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和很多的负面消息让他休息不够。
为此,他从法国NBP、高盛、普凯等机构那里融资8000多万美金。尚德公司承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中国馆3.12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他从一位频受外界质疑的创业者,变成了华尔街和媒体热烈追捧的有钱人。尚德电力则在这样的原料厮杀战中,依靠每年2000吨硅料的稳定供应,安然度过。负责经营的施正荣,从建厂、技术、市场、管理,一系列的问题都得亲自操心,当时他向董事会承诺,多晶硅的转换效率是14%,结果,试产一个月他就做到了。2006年2006年,在《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上,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
并被誉为光伏界的比尔盖茨!而且成为2005年的中国首富。近10年来,尚德经历过高歌猛进,也遭遇过行业低谷,亦是中国光伏产业兴起、调整和发展的缩影。
如今,尚德电力已成功跻身全球顶尖的太阳能企业之列。2005年,在无锡市委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
2010年2010年1月19日,阿联酋,阿布扎比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博士,因其为太阳能工业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获得2010年扎耶德未来能源奖(ZayedFutureEnergyPrize)入围奖及35万美元奖金。尽管争议仍在,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无锡尚德产能达到540兆瓦,销售收入100亿美元,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
这为他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因为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而现在,尚德电力搜罗了全球光伏产业半数以上的华裔科学家,并吸引国外著名的光伏材料学专家纷纷加盟。技术壁垒上,国内当时是没有的,独此一家,一位投资人解释,这是当年投资尚德的理由之一。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施正荣经常在海外市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他先后在德国、荷兰、日本、新加坡参加了四次大型展览会,一炮打响。
其中主题馆屋面太阳能板安装总面积为31104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屋面,全部采用尚德公司设计和特制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美国著名的光伏分析师JesseW.Pichel也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冥王星将给尚德带来可观的毛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除了太阳能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士,很少有人知道,然而,正是这个瞧准发展江苏省无锡市的洋博士,悄悄地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2006年7月,尽管多晶硅市场状况已陷入严重的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尚德毅然与全球大型硅料供应商MEMC签署了50-60亿美元的多晶硅合同,合同期为十年。
2006年8月8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聘任为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成为30位纽交所国际顾问唯一的中国大陆顾问。2004年2004年德国出台《上网电价法》,德国人纷纷在自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发电和上网设备。